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皮影戏——一个完美的综合艺术形式 时间:2013-1-14 12:28:50 点击次数:4594 |
作者:李庆林
皮影戏虽生在民间,长在民间,但它的艺术含量极高。从别具特色的影人造形,到随心所欲的激情表演,从风趣幽默的随机对白,到毫无修饰的痴情演唱,都表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。
位于河北南部的马寨皮影戏,是典型的南皮代表。影人的造形是以中国传统戏剧为依托,进行大幅度的艺术夸张,以民间剪纸的样式出现。其造形朴实优美。形象生动传神。它是用牛皮刻制的,皮厚2—3毫米,经过去毛、拉平,后绘制、雕刻而成,然后刷上桐油,晶莹剔透,坚固耐用。影人的结构分为:头、上身、下身、腿、大臂、小臂几部分组成,它的关节处均用丝绳穿扎,雕刻工具有大园刀、小园刀、大尖刀、小尖刀、平刀等。在刻制中有透刻、浮雕两种。透刻处上影时呈白色。浮雕处呈黑色。皮影的着色大都是用透明度很强的品色,纯度较高,上影时在光影的作用下所呈现给观众的色感非常协调,白色的影幕优如中国画中的留白,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。影人也分生、旦、净、丑。部分影人的头饰是活的可以变换。也有特制的各种妖精形象,如狮子精、鸡精、蝎子精等,为了便认,都在头饰上设计一个小动物。身子有蟒、靠、男身、女身、小身子。在演出时他们总要把影人取出,挂在铁丝上,其位置有着严格的讲究。孙悟空在前面叫箱头,后面依次是蟒、靠、男身、女身、小妖等。在演出前,他们总要先点燃香烛,祭拜南海菩萨、韦佗、悟空、金童玉女诸神。平时逢年过节,烧香上供,祈求风调雨顺,可见他们对影人的珍爱和崇敬程度。
皮影戏在演出时要搭一个小棚,顶上和四周都用木板或布围严,正前面对外开一窗,高1米多,长2米,窗上置影幕。在幕后操纵影人的俗称掌杆儿,照明过去用油灯,现在用电灯。掌杆儿的一般有二人或三人配合,在评论掌杆的技巧时,有“死人活耍”这一说,也就是影人本来是死的,但要耍的活灵活现。这就要求掌杆的入神、铸情,情随心动,意从影出。他们边表演、边说唱,手舞足蹈、脚手并用。影人的动作高度夸张,比如演老妖出洞,为了表现妖怪那种呼风唤雨,势不可挡的威力和阴险狡诈的本性,在表演时战鼓雷鸣,声嘶力竭、气势压人,两片乌云过后,老妖从空中抖动出场,落地后,又蹦又跳,搬腿踢脚,威力无比。皇后出台,管弦之声,悦耳动听,两句文静的道白之后人物徐徐出场,前走走、后退退,全身充满韵律感,把人物的高贵身份和得意心态,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们的对白一般是活词,幽默风趣,非常口语化,有鲜明的地方特色,常逗得观众捧腹大笑。皮影剧团一般有十几人组成,一人多用,不管乐队,还是掌杆的都能张口唱戏,因为他们不面对观众,不用考虑自己的形象,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声音的表达上,所以演唱时非常放的开,感情表达也非常投入。
马寨的影戏乐队有板胡、二胡、笛子、三弦、唢呐、箫等,武场有板鼓、战鼓、大锣、小锣、大叉、小叉、梆子等。上演的剧目有连本戏《封神演义》《西游记》《包公案》《东周列国志》等,50多出。所演剧目均没有剧本,全靠师傅口传手教。演出的剧种叫老南调,俗称梆子腔,板式有:二八板、流水板、慢板、散板、慢压板、窜板、二压板、金钩挂,倒三板等,锣鼓点有:老八锣、打嘉兴、凤凰三点头、击三枪,五顶槌等。演奏的曲牌有大救驾,上香盘,折不断,风流逛、小花园等。
综上所述皮影戏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很高的艺术含量,环环相扣、密切配合才能成为皮影戏。所以我说它是一个完美的综合艺术形式。
皮影戏历史悠久,据史科记载它源于北宋年间。马寨的皮影戏系清末民初传入,历经坎坷,三落三起。第一代祖师叫苏万正,河南籍,江湖艺人,流落到河北肥乡马寨村定居,成立皮影戏班,名声鹊起,周边各县到戏班投师学艺者络绎不绝。正当他们走红的时候,日军侵华,家乡沦陷,日本鬼子把影人抢劫一空,影戏第一次终断。解放后再度刻箱上映,并发展第二代传人高令子、高光子等人。文化革命中,皮影成了“四旧”,艺人成了专政对象,影人又被红卫兵毁掉,影戏第二次中断。三中全会后由大队出资扶持,皮影班再度复兴,并命名复兴皮影剧团由第三代艺人韩克礼掌班。
目前的皮影团人员老化,经济困难。这一艺术形式将有失传的危机。在县文化馆和市群艺馆倡导和扶持下,他们又重整旗鼓,再度恢复上演。但在当前商品经济大潮和文化娱乐现代化的多元冲击下。其生存环境相当困难。步履艰辛,但他们却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知难而上的信心,又在培养新人了。
最后我呼吁社会各界要关注和保护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民间艺术,希望它能传承下来,并发扬广大
|
|
|
|
|
|